|
欣赏《声声慢》
----郑铁六中高中二年级播音班学生语文课辅导提纲
同学们:大家好
首先,我们应当感谢老师给我们一个共同学习和欣赏李清照所写名词《声声慢》的机会,我们大家都知道,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曾经使词坛为之震动的名作。19 年,也就是靖康之难以后,大宋朝二帝被掳,号称地大物博,人才众多的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人民竟然被一个北方的游牧民族所践踏,所谓的国破山河碎,就是这时的真实写照,而就是在这样令人悲痛欲绝的时期,词人的丈夫------哪个与其朝夕 相处、恩爱有加、给其幸福、给其快乐、学识渊博的赵明城在这个最不该离开人世的时候离开了人世,而且,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男生读)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女生读)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婉约派的代表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依靠着自己切身的生活感受,不仅写出了冷冷清清的秋景,而且向人们表述了一个孤独凄凉的景象。现在让我们仔细的欣赏一下全词的内容:
男( ) 女 ( )混诵全词
男: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女: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男: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女: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男: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女: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通过赏析,我们不难发现,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为了更好的了解这首词的含义,我们现在开始共同回顾
作者李清照的简要历史,
女生 介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男生 介绍: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然而,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常常会感到一种惆怅。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只是这种惆怅常常出现她前期的词中,与温馨、喜悦相互交织。接下来我们欣赏的她的另外两首《如梦令》似乎正好反映出这种复杂的情感:
男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女生: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表现了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的性格,后一首则流露了她对年华变迁的怅惘,似乎青春也在这暮春的风雨中被摧残而消失。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她的另一名作:《一剪梅》,我们现在欣赏,
男生: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女生: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但时,在这之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
男生:汴京失守,南宋建立这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
女生: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南下,词人只好到处流亡,
男生:她曾被人诬陷通敌,
女生:她曾将和丈夫赵明诚生前一起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
男生: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欢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心中郁积的哀恸。由于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当时的情怀正如《武陵春》中所描写-----
男生: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女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男生: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多人合声: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在金华居住的时后。当时的词人久经飘泊,独在异乡,尽管春日双溪风光绮丽,但在她的眼中,却只是一片暮春的悲哀。
男生: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触景生情,越发感到愁苦。
李清照在这一类词中没有正面描写民族灾难的场景,也没有直接呼唤英雄主义的精神,但正是山河破碎,民族危亡造成了她的个人遭遇,在她心灵深处也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痕。她在一首《菩萨蛮》的词曾经中这样写道:
男生:“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女生:“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而她又在《清平乐》这样写到:
女生:“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我们看到李清照的“愁”,不是从前词人所写的所谓“闲愁”,而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因此,这“愁”字往往表现得非常沉痛乃至凄厉。
现在我们再次欣赏全词:
男女混声:
男: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女: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男: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女: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男: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开篇的“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还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
男生:它们似乎是遗失了,又似乎本来就没有。
这种心情,有点近似姜爱的所谓“人间别久不成悲”。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来。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溃、流离的经历、索漠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担的感受,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或者说,由环境而感染到心倩,由外而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开头三句,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紧接着写词人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
男生: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刚才这两句,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接下来,本应说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谈酒不足以敌急风。用意上含蓄,行文上腾挪。其实,这仍是开头三句的延伸。所谓情在词外。
现在我们看下边三句:
男生;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女生: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男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刚才这三句,将上文含情未说之事略加点明。正是此时,一群征雁掠过高空,在急风、淡酒、愁绪难消的情景中,它们的摹然闯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无空谷足音之感。但这感,不是喜,却是“伤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这种种情债汇集一起,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直承上文。仰望则天空过雁,俯视则满地残花。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然而,现在却已憔悴了。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采来戴在头顶,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看到花的枯萎,想到了自己,真是愁上加愁。
是所谓:急风欺人,淡酒无用,雁逢旧识,菊惹新愁。
“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紧接着,
男生:梧桐叶落,秋色愁人,细雨靡靡,更添愁绪。
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最后一句,总括上文,是说在“愁”之外另有一层深意:
多人合声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让人深思。
当然,我们也必须关注的是: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难道除了“愁”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这是否是在提醒人们: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是不是还隐含了那些不易被人察觉却又想让人知道的那种“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存在”。
这结尾,不仅是在调动读者的思想活动,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更存在着“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的艺术效果。
现在让我们请一位同学背诵这首词,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而认真的回味并欣赏,
同学背诵全词:------------
同学们,我们通过对李清照《声声慢》这首名词的赏析,我们不仅要能背诵这首著名的词以作为打开高等学府的一个小小的敲门砖,同时,也会使我们了解李清照诗词的艺术特征,从而使我们未来的生活更富有诗情画意,绚丽多彩,同学们,只要我们努力,这一天就能够来到,而且一定能够来到,谢谢。再见。
附:本人对作品的风格欣赏: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o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夫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综观李清照这首写于晚年的《声声慢》,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从遣词造句方面来说,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李清照不愧为李清照,易安词不愧为易安词。
课外要求:
1. 背诵这首词
2. 课外阅读李清照的词,体现其艺术风格
本人寝室电话:68233235 监护人电话:65537202
李明月作业选
两个字的故事
在洪荒的年代里,在文字的大千世界中,有两个字相爱了,可是,他们总是无法在一起.总是相隔着万水千山.幸运的时候,它们隔着几个字的距离,但大多的时候,他们会隔着几行,甚至是几页,几十页.有的时候,甚至都不在同一本书里面.而对他们两个来说,隔着的每一行,就是一条河,每一页则更是一堵墙,如果隔一本书,则是相差了一座山.
他们常常在思念中煎熬着,在极端的甜蜜中忍受找极端的痛苦.但他们从不妥协,从不退让
他们对爱情的狂热义无返顾,甚至忘记了世俗的眼光.抛开了一切流言蜚语,逾越了无数的鸿沟.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两棵相爱的新,走到了一起,他们来到了造字者那里,请求结婚.
高高在上的造字者坐在云端,掂起太长的眼皮,俯视这两个毫不起眼的字,用一中震慑的声音说:你们婚后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任何一方都无法限制对方的自由与意义,可保留自己意义和灵魂的完整,这就是你们作为独立的字造词,称为并列关系.比如林木.
二是你们只能为彼此而 活着,水离开了谁,都无法存在,你们只有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基本的意义,这种方式是让你们组建一个家庭,称做合体关系,比如沙发.第三中方式是最普通的,也是绝大部分字组合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和对方在一起有意义,和其他伙伴在一起也有意义,比如老张,小李.
年轻的他们选择了第一 中生活方式,作为两个独立的字在一起,他们常常被用在一起,但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就可以把他们好无牵扯的 分开开来,有时候,甚至标点符号都不需要,仅仅靠读者的句读就可以让他们楚汉分明.
日子久了,他们彼此对这种状态也疑惑起来了,他们觉得,他们一点不象夫妻,他们在一起的手是那么貌合神离,象是一同旅行的伙伴,心与心的距离是那么遥远.他们害怕,害怕时间会冲刷一切的刻骨铭心.
于是,他们又找到了造字者,请求第二种婚姻生活,造字者欣然同意.他们又成了紧紧依偎的两个字,走到哪里都无法分开,形影不离,因为一旦分离,就失去了任何意义.甚至会失去了自己的内涵和灵魂.他们除拥有彼此,再无其他.
两个字又生活了一段时间,开始的时候,是满足的,毕竟有一种 被称做爱的情谊牵引着他们觉得这才是神仙眷侣般的生活,无可挑剔.
可是,随着岁月一点点无情地从指尖滑过,他们反倒觉得彼此失去了吸引力.甚至十分厌恶对方,为了挽救这段危在旦夕的感情与婚姻.他们不得第三次找到了造字者.
造字者轻蔑的笑了一下,告诉他们,这是最后的一次机会.
这一次,他们可真是快乐极了,他们觉得这才是他们追求的,既有牵挂,也可以随心所欲,
既可以在有兴趣的时候在一起,也可以在烦恼的时候去找别的字搭配.这使得他们不仅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又能拥有去邂逅其他美妙机遇的可能.这对他们来说真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了,他们不止一次的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戏剧性的是 :又一段时间过去了,他们竟然对这种方式也产生了质疑,他们觉得这种方式不如第一中方式洒脱,有不如第二中方式纯情,不能象第一中方式那样奔放,也没有第二种方式的痴爱.现在是有的,单似乎,对他们来说这爱并不神圣,是掺有杂质的,可他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夕阳西下了,他们好象已经知道任何一种方式对他们来说都是有缺憾的,他们在浪漫的时候需要安全,在安全的时候渴望浪漫,他们总是希望鱼和熊掌同时得到,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兼而得之的时候,正在统统的失去.
他们两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字,到现在浩如烟海的书山上,但却始终找不到任何一种令他们满意的生活,就象那些纠缠在阡陌红尘中无数的男人和女人.
不是吗
老师评语 :
更像是一则寓言故事,用跌宕起伏的情节,讲述了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线索清晰,语言流畅而有韵味. 49分 (满分是50) 2003年3月20日
`
|
|